公交车到站,一位大姨一手领着小女孩,一手攥着一蛇皮袋子白菜,下车时犯了愁,这时后边的小伙子上前一步“大姨,我帮你拿下去吧。” 小伙子穿着工作服,从他“我下一站也到了”这一句基本可以推断,他是提前一站下了车。大姨感激道:“谢谢你哈青年,真是遇到活雷锋了。”小伙子就像一株迎春花,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里格外明媚温暖。

1963年3月5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,号召全国人民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。从此,在大江南北,在各行各业,雷锋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精神旗帜,外化为无数人日常生活的具体行动。无论是谁,只要做了好事,他就可以被称为“雷锋”。随着时代发展,雷锋精神又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:它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、与社会进步潮流相契合、与党的先进本色相融汇,焕发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独特魅力。

回望寒冬,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,“雷锋”同志们点燃爱的薪火,用奉献的精神在小区值守,用实干的行动助力复工复产,照亮了春暖花开的美好明天;沐浴春光,在聚力脱贫攻坚收官的战场上,“雷锋”同志们走村串户、访贫问苦,了解村情民意,制订帮扶计划,点亮了全面小康的美好生活。“平凡,亦不凡;无名,亦英雄。”一个个有勇气、有信念、有大爱的人,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,都标注出时代前行的精神坐标。 在日照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,“学雷锋”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寒来暑往,“雷锋”是那于车水马龙之间,以身体为盾,为孩子架起通往学校“最后一百米”的“护学岗”家长;炎炎夏日,“雷锋”是那在海边捡拾浒苔清洁沙滩、在高速路口提供旅游咨询等服务的“碧海行动”志愿者;疫情期间,“雷锋”是那主动捐资捐物的爱心人士和上完网课志愿值守的大学生;下班回家,“雷锋”是那提醒你车灯没关、被子忘记收的街坊邻居……当道德的微光浸润着每个人的灵魂,新时代雷锋同志们“平凡小爱”升华成为磅礴的“日照大爱”,点亮代表信仰的精神航灯,也铺陈着“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”的文明底色。 大爱收获感动,雷锋赢得礼遇。如果说一个个雷锋播下了“大爱”的种子,那么一项项让好人有好报、让大爱得到温暖的措施,则给种子萌芽、蔓延提供了雨露沃土。1月22日,日照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对40名“日照市见义勇为模范个人”和9个“日照市见义勇为模范群体”进行隆重表彰,用榜样力量引领全市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砥砺前行。

在公交车上,《日照好人赋》《日照好人歌》《日照好人传》遍传港城;在媒体报端,“德耀日照·系列先模”人物不断涌现;在小区公园,“善行义举四德榜”、“身边好人”宣传版面带给我们可见、可感、可学的身边榜样。崇德向善、见贤思齐,越来越多的“雷锋”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,文明之花正开遍港城大地。 雷锋是那小张老李,雷锋也是我们自己。让我们一起用爱心为城市加温,用行动为城市代言,共同传递光明、温暖、文明和力量。
(来源:屋楼春晓)